讓每一滴水多循環一次,安陽居民小區念好“節水經”
發表時間:2022-03-30 16:10:06
創建節水型小區89個,涉及居民13.7萬戶,節水型小區覆蓋率達27%,遠超國家級節水型城市考核標準……這是我市近年創建節水型小區的成績單。居民小區節水是城市節水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爭創國家級節水型城市的基礎。在我市,居民小區都有哪些節水金點子,又是如何做好節水工作的呢?3月25日,記者展開了采訪。
在元泰中華園小區,記者看到,小區內的步道鋪著透水花磚,車行道是透水瀝青鋪設的,綠化帶邊緣有凹下去的植草溝。這個小區共設計有533.6立方米的海綿城市蓄水模塊,可用來收集屋頂、道路、庭院及綠地的雨水,用于小區綠化、道路澆灑和景觀補水。“這種方法減少了自來水使用量,從而達到了節約水資源的目的。”該小區物業工作人員介紹。
“我市是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水資源短缺是制約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居民小區是城市的重要構成,節水工作刻不容緩。”市節約用水中心主任韓智力告訴記者,2017年,我市水利和住建部門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經濟適用的原則,全面展開節水型小區創建工作,建成一批“制度完備、宣傳到位、設施完善、用水高效”的節水型小區。近年,不少居民小區在建設之初就配套建設了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等,實現了雨水的循環利用,有效涵養了城市地下水源。此外,污水利用也逐漸成為我市居民小區節水的重要舉措。
作為我市節能環保示范小區之一,廣廈新苑小區采用了污水源熱泵供暖技術、中水處理技術、雨水收集等多項節水措施。以小區的供熱和制冷為例,來自首創的污水被引到這里后,經過處理,提取其中的冷熱能,冬天可為小區居民供熱,夏天可為居民送去清涼。同樣是污水利用,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專家公寓小區卻有著不一樣的方法。這個小區建有污水凈化處理設施,可收集小區內的生活污水,通過濕地生物處理技術獲得中水,再將中水用于景觀補水和綠化澆灌,每年大約可節約6000噸自來水。
今年1月6日,我市包括元泰中華園小區在內的11個居民小區被命名為省級節水型小區。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級節水型小區20個、市級節水型小區29個、縣級節水型小區40個。在這些節水示范小區,物業細算節水賬,將小區節水工作做到了極致。
記者發現,這些節水型小區普遍采用噴灌或噴淋設施澆灌花木,小區內的中央空調冷卻水和景觀用水實現了循環使用。不僅如此,這些小區還成立了節水專班,完善用水管理制度、嚴格巡查檢修、公開監督電話、張貼節水提示牌,確保不存在跑、冒、滴、漏現象,管好、用好每一滴水。
“隨著市民節水意識不斷提高,很多小區的節水效果都很明顯。居民家中符合國家標準的生活節水器具并不少見,在節水示范小區的普及率達到100%。據統計,在安泰苑小區,2020年的人均日用水量比2019年的人均日用水量減少了17.09升。”嘉亙物業安泰苑管理處主任秦守華介紹。
記者采訪了解到,每逢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重要節點,市節約用水中心工作人員都會深入社區,講解節水政策,指導制訂節水改造方案。如今,參與節水的社區、物業、志愿者與居民越來越多。
“阿姨,您看看這個,今天是世界水日,宣傳頁上有好多節水妙招呢。”3月22日上午,殷都區清風街道辦事處隆昌社區的志愿者正在向轄區群眾宣傳節水知識。當天,在文峰區光華路街道辦事處興泰苑社區的活動室,社區工作人員組織轄區居民觀看了節水宣傳片。
在我市,一些老舊小區的硬件設施雖不如新建小區,但居民的節水意識也很強,大家想出了不少實用妙招,讓節水成為生活常態。一些社區,基層工作人員在水桶上裝上水龍頭與水管,并在水管表面打上一排小孔,幫居民制成噴淋設備,用于樓院的降塵與綠植澆灌。
“如今綠色生活是一種時尚,節約用水自然也包含其中。院里不少居民家中都備有水桶或大盆,平常大家把洗菜、洗衣服的水攢起來沖廁所,還會用淘米水澆花,實現了‘一水多用’。將來家里會首選節水器具,用起來省錢不說,還能保護水資源。”自行車三廠院業主委員會主任喬貴芬笑著說。“今年全國兩會提出了節用裕民,老百姓在生活中也要踐行勤儉節約的美德,我們就從節約每一滴水、用好每一滴水開始吧。”市民周玉琴說。